“抗疫有我 中国加油”莘莘学子诗文创作展(三)
市南区实验小学“慧创城”四年级的小公民们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投身到“慧创城”儿童大学语言学院“乐读节”热火朝天的诗文创作中,用诗歌凝聚力量,鼓舞意志,传递真情。
同学们结合云课堂《走进宋词》《诗文的发展》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用诗词、散文、快板书、书信等形式以笔抒情,同心抗疫。又将自己的创作深情诵读,用爱发声,以诗歌的力量为抗疫一线的工作者加油!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本次“市南区实验小学‘2020云端乐读节’成果展”推出的是四年级学生的参展作品。
战 疫
2016级1班 高斐然
庚子年间,瘟疫蔓延,九州闭户。值皑皑寒冬,苍生受难;四面楚歌,病魔猖獗。无双国士,白衣天使,昂首逆行赴江城。战瘟疫,问朗朗乾坤,谁主浮沉?
八方驰援报国,赞神州自古多豪杰。秉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悬壶济世,大爱无疆。人杰地灵,华夏儿女,齐心协力驱瘟疫。待明日,我锦绣中华,江山如故。
播放视频: 四1 徐玮怡 《民族脊梁 中国力量》
武汉疫情
2016级2班 李沛霖
鄂州腹地,
近庚子,
千古习俗迎年。
疫情陡然降世间,
天地惊骇搓手。
江水绕行,
孟德新走,
赤壁尤念否?
果敢封城,
百姓心神方定。
席卷红旗召唤,
火神雷神俱到,
天使驾临,
南山降魔。
魑魅魍魉抖寒颤,
顷刻归山林。
莘莘学子,
发奋图强志。
辛勤耕读,
健全体魄,
复兴中华辈承。
播放视频: 四2 王绎婷 《天使的模样》
颂英雄
2016级3班 陈俊亦
华夏子孙,迎新春,万家团圆。难料到,病魔乱舞,瘟神暴虐,病魔汹汹侵华夏,死神慢慢入荆楚。问圣医,妙手回春救苍生,今何在!
聚国力,擂战鼓,赴灾区,驱死神,看那白衣飒飒,重整旗鼓,古有人杰去征战,今有白衣战瘟神,终相信,瘟疫如鸿毛,还新年。
播放视频:四3 王清菡 《白衣天使》
天使在人间
2016级4班 孙震
当我们端坐于舒适的家中,
他们却奔赴在险峻的一线;
当我们团圆于除夕的夜晚,
他们正与病毒争分夺秒、与战友并肩作战。
他们,就是白衣天使,
不顾个人安危,守护我们的家园!
“孩子,妈妈是奥特曼,打完怪兽回来与你相伴。”
“老婆,你要平安归来,一年的家务全部由我来干。”
瞧,她那一头乌黑的头发多么好看!
为了保住大家的平安,“咔嚓”一声,美丽的秀发转瞬不见。
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73岁的李兰娟奶奶不分昼夜研究制服病毒的方案。
英雄们,你们绝不是孤军奋战,
背后有强大的祖国,和全世界的同胞伙伴。
我们全国人民众志成城,
世界卫生组织也已奔赴武汉。
白衣昭示善良美丽,
天使咏叹最美的心声!
我们坚信: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让我们乘着胜利的小舟,迎接即将到来的最美春天!
播放视频: 四4 李昕宸 《武汉-我们为你保驾护航》
“疫”路有你
2016级5班 孙洛琳
疫路有你 白衣天使
你是最闪耀的明星
你穿梭在生死之间,
用自己的青春挽救别人的生命,
把全部的爱都种在病人的心中,
你没有撩到秀发,
却撩到了全国人民的心坎。
疫路有你 建筑工人
你是基建狂魔
你与死亡赛跑,
你厚重的衣物下是滚烫的热血,
和无愧华夏的赤子之心,
如果说奇迹有颜色,
那一定是中国红。
疫路有你 人民警察
你是守护城市的“平安符”
你坚守防疫岗位,
疫情不退你不退,
把中国军魂体现的淋漓尽致,
千言万语化作一个敬礼,
这是你表达爱最直接的方式。
疫路有你 志愿者
你是最美“中国结”
你舍小家为大家,
筑起防疫的铜墙铁壁,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你的红马甲是凝聚人心的强大效应。
疫路有你 祖国
你是最暖的港湾
上下同欲者胜 共济者赢
相信抗疫路上有你的保驾护航,
我们一定能行!
疫路有你我,
携手护华夏;
疫路有你我,
山河定无恙。
播放视频: 四5 丁雨晗《致敬“逆行者”》
战 疫
2016级7班 宋怡然
乙亥冬去,庚子春来,佳节喧闹。然江城三镇,突发疫情,荆楚大地,危机笼罩。病毒险恶,到处肆虐,最害怕炎症风暴。良医警,国家出利剑,紧急封道。
最美白衣天使,剪发逆行誓比魔高。谢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兰娟南山,国士出招。总体抗疫,万众一心,居家隔离戴口罩。待病除,我中华复兴,一定来到!
播放视频:四6 姚慧腾 《我们感谢您》
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青岛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史玉峤点评:
读“慧创城”四年级小公民们的诗作,真切感受到他们内心洋溢的“主人翁”意识和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高斐然的《战疫》,陈俊亦的《颂英雄》,宋怡然的《战疫》,李沛霖的《武汉疫情》,能够借古体诗词形式表达当下情怀,慷锵有力,尤其是《武汉疫情》语言更为成熟,“鄂州腹地,近庚子,千古习俗迎年。疫情陡然降世间,天地惊涛搓手。江水绕行……”娓娓道来,动人心弦,结尾又能以“莘莘学子,发奋图强志。辛勤耕耘,健全体魄,复兴中华辈承”彰示“我”的存在与责任。《疫路有你》《天使在人间》近于新题诵读诗,内容和情感饱满,后者从“我们”与“他们”的辩证关系立意,取得了更好的表达效果。
撰稿:曲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