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胶东故国,诗吟乡村振兴——五十篇
故国秋行(一)
文/隋有春
淳风扑面笑相迎,古岘晨妆气淑清。
商铺情浓融暖意,王都景瑞协秋声。
新农村里多安福,故国怀中感兴平。
小巷幽深名九曲,一弯狭窄一弯盈。
故国秋行(二)
文/隋有春
黛瓦高墙掩翠筠,参禅原不为逃秦。
鸡鸣三市钟声远,经诵千年殿院新。
志士往来擎炬火,秋光浅淡染风尘。
集贤堂内惟修德,出世初心入世人。
六曲山怀古(通韵)
文/隋有春
沽河高望故国连,此地清秋古意绵。
史记康陵祠已没,今观六曲土犹残。
镝惊晓月王都寂,雾锁霜星墨水寒。
最是汉家难舍处,风烟散尽向东南。
游六曲山古墓群(通韵)
文/王海华
策马金秋汉冢前,风裁云朵秀诗篇。
踏足浑感蓬莱气,驰目空流五彩烟。
明月谨派松镇墓,大音勤让日修山。
但得造化春常在,黑土香留王者冠。
古岘印象
文/徐杰
青砖灰瓦赤街灯,浅绛蓝天画自成。
一径长衢通战国,十分古韵是明清。
高垣深锲烽烟乱,曲巷犹传赶马声。
感我此生逢盛世,农家小酌一杯倾。
题六曲山古墓群
文/代云峰
龙虎山头碧水流,连绵古墓几千秋。
慢翻历史风车转,淡看云烟富贵休。
财宝已埋悬日月,庙神消失佑王侯?
子孙难觅谁探秘,郭老胶东未解愁。
参观三十二军建军旧址(新韵)
文/代云峰
青烟威处巷幽深,组建胶东卅二军。
枪炮石雷鸣历史,胡同墙面显弹痕。
火牛阵伟传今古,乐毅城名战古今。
世友希林豪气在,一杯茅酒祭英魂。
颂乐毅
文/代云峰
六韬三略驾东风,叱咤图强战国中。
知遇燕王逢乱世,笃行肝胆率群雄。
不屠莒墨恩仇报,弃换将军道义终。
功败垂成新主悔,丹心泪满白头翁。
赞田单
文/代云峰
安平脱险改车轻,受命危难劲敌迎。
飞鸟神人祥即墨,火牛刀角杀燕兵。
掘坟降劓齐儒愧,追寇收城列国惊。
七十疆场胜此役,千年伟绩建功名。
游胶东王都古岘
文/飞扬
问秋十月故城间,墨水桥头柳似烟。
四面城墙皆战火,五家寨处燕军寒。
八村贤里今犹在,九曲幽深有洞天。
西汉王都今已去,春秋即墨古诗传。
访辛显令故居有感
文/杨廷平
小院蓬篱满室香,琴声墨韵两悠扬。
文章自是明常理,电影犹能孕栋梁。
半世乡情书里写,终生意愿报中藏。
躬身只想平民事,五个鸡冠论短长。
康王墓前
文/李芳
岁月几千年,依然高枕眠。
恐惊先祖梦,轻语在身边。
竖耳鼓声擂,顺风笙笛传。
重生新世纪,醒后子孙贤。
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二军建军旧址(外一首)
文/李芳
一
砖墙千孔眼,红色故留传。
持戟马蹄急,雄心杀敌前。
军民连体系,社稷自明天。
想我中华气,当然把梦圆。
二
弹眼砖房见,心中敲警鞭。
豺狼狂肆虐,儿女定云天。
坚信春光好,迎来国色妍。
深情抬手礼,薪火子孙传。
即墨故城
文/杨廷平
即墨故城址,田单牛阵冲。
英雄群萃地,政务集苍穹。
落落卅公里,恢恢气势鸿。
残垣今立在,旧事淹其中。
古岘“老县衙”
文/杨廷平
青砖小瓦泛沉渣,四里村西老县衙。
陈姓搬迁音讯去,战争年代笼轻纱!
赞古岘历史文化研究会王连清
文/赵金凤
胶东历史口成章,笔底春风雅韵长。
不老诗翁多意气,金声玉振颂家乡。
参观三十二军建军旧址有感(新韵)
文/李发铎
弹孔残砖留战痕,壁墙触目甚惊心。
人民战士同敌忾,换取今朝国色新。
游六曲山
文/胥进光
烽烟散尽送流年,成败是非谈笑间。
喜看刀环耕绿浪,六曲山上数先贤。
瞻仰三十二军建军旧址
文/胥进光
建军即进军,威破蒋家魂。
所向皆披靡,救民于水深。
胶东王都三十二军建军旧址
文/赵金凤
王都故事多,乱世恍如昨。
华夏承一脉,贼人奈我何?
秋日绝句
文/淑之
五庙有威名,忧民上德生。
至今思乐毅,未肯尽屠城。
浪淘沙令•参观三十二军建军旧址
文/隋有春
革命路艰辛,红色重温。胡同里面见精神。弹孔残砖鏖战急,震撼今人。
小巷育红军,铁骨英魂。丰碑屹立照昆仑。多少诗文难尽颂,惟剩雄浑。
忆秦娥•姜家胡同
文/王海华
战火烈,印痕弹孔歌千阕。歌千阕,三十二军,梅花凝血。
胶东古国气清绝,将军帅范标高洁。标高洁,红旗辉动,灿若星月。
沁园春•题胶东王都古岘镇
文/代云峰
灵公并莱,朱毛建城,沽尤之滨。念富居一域,大夫翘楚;王传九代,汉武同春。乐毅知恩,田单授命,以少胜多火牛军。存青史,叹康陵无主,富贵如云。
而今天道酬勤,金秋爽、风情万象新。对巷深九曲,茶香百载,拳房私塾,戏曲诗文。复古王都,畅游山水,打造田园又一村。迎贵客,喜尝农家宴,醉喜盈门。
临江仙•游即墨故城遗址有感(新韵)
文/郭芳
故城遗址今犹在,林禾枯草深深。田单巧计火牛阵,弱兵扮天将,离间王与臣。
残墙古槐荫狐祠,王侯将相皆尘。云低霜冷欲招魂,殷殷忆旧事,功过假或真?
浣溪沙•秋游古岘
文/赵金凤
曲径通幽陵墓旁。丛山叠翠立贤王。如闻四野马蹄扬。
静坐私塾学圣训,穿墙弹孔史回廊。齐风汉韵古流香。
卜算子•游六曲山古墓群
文/戴修君
风车度劲松,飞鸟穿林行。汉墓苍凉今犹在。稀疏人踪影。
日月可鉴明,昔日昌盛景。帝相将王眠故国。感慨游名胜。
鹧鸪天•六曲山古墓群
文/杨廷平
六曲山脉入夜风,一轩明月上丘栊。绵延墓葬留佳话,神秘康王传鲁东。
情脉脉,意忡忡,驾云归去不知踪。一生只应反其道,错把灵堂高处笼。
西陵台忆思
文/王连清
西陵台上苍松翠,汉代康王峰中睡。
源于儿子太咬牙,反话正说故意为。
谁知儿子良心现,听父言语只这回。
将父葬在山峰顶,康家哪耐大风吹。
儿子厚葬康王爷,似乎内心为赎罪。
陪葬稀世珍宝物,价值连城精宝贝。
当年山前康陵寺,山门雄殿势宏伟。
信男善女纷沓至,求神拜佛虔诚跪。
十恶不赦李德元,为修据点将寺毁。
今逢盛世兴东凤,六曲山中祥云飞。
遗址公园若开建,千年古陵再绽辉。
二里九曲巷
文/王连清
千年透沧桑,二里九曲巷。
九曲八拐弯,巷子如带长。
红灯悬门庭,频绽喜庆光。
青砖伴凤瓦,年久斑驳墙。
宽处行马车,窄地两人让。
巷道铺石板,似听马蹄响。
圆门述古事,门楼道风霜。
巷掩前拳坊,地竖梅花桩。
客至心常热,茶馆沁清香。
巷北古典屋,逝年染布房。
幽雅槐故园,古槐繁茂昌。
即墨老酒祖,古坊置酒缸。
巷西文味浓,千年私塾堂。
汉韵齐风拂,岁月巷流淌。
李氏拳坊
文/王连清
清朝正逢雍正年,古岘二里有古典。
九曲巷内李兄弟,伯仲九人习武练。
尚义好武护乡里,软硬之功身上添。
嫉恶好善此闻名,习诸武器十八般。
世人称曰四大志,闻名胶东五大然。
九人尤以学然长,为人武术均非善。
学然巷内设拳坊,广收学童授功传。
一日此来花和尚,法号厚泽本人荐。
名为和尚实戾徒,横行霸女且欺男。
逼古一女投河尽,学然义愤填膺满。
遂引和尚至拳坊,切磋武艺比脚拳。
学然劝其要弃恶,潜心吃斋将经念。
和尚当时应允之,逃之莱西病又犯。
学然闻讯赴莱西,单刀除害民皆欢。
流芳百世李拳坊,如雷贯耳名震天。
慕名好学日渐众,刚正之拳根民间。
缅怀当年李拳坊,复续扬长并避短。
千年私塾
文/王连清
秦朝始皇施暴政,焚书坑儒毁儒经。
西汉武帝纳建议,独尊儒术策实行。
大儒庸谭胶东国,默写论语书面腾。
古文经学大部复,承上启下起作用。
李氏族谱有记载,二里李祖为庸生。
随师研习儒学说,尚无佳绩集大成。
初始祖内设私塾,专将李后纳其中。
传授古文同儒学,列入祖规后人承。
后来私塾始放开,外姓子弟可塾诵。
直至新学开设止,私塾使命方完成。
千年私塾贡献大,延续文化名胶东。
二里茶馆
文/王连清
当年春秋战国时,燕将乐毅来伐齐。
合纵五国起精兵,摧枯拉朽如破竹。
所下齐城七十二,莒城即墨仍齐旗。
燕军来至齐古岘,安营扎寨同齐峙。
持续筑城有数月,城堡建好燕军喜。
初时城内有伤病,秦人自蜀携茶治。
时有二里李先祖,虔诚秦处习茶术。
九曲巷内开茶馆,自己田园植茶树。
渐用茶方祛病邪,沸水煮茶健身体。
当年乐毅善品茶,闲暇常至茶馆处。
久之茶馆频高客,拉呱饮茶谈生意。
家长里短尽情拉,闲情也将趣事议。
民间艺人来茶馆,相声戏曲说大书。
日渐兴隆九曲巷,茶馆发展为茶肆。
时至西汉胶东国,茶肆更盛于二里。
三教九流茶表敬,雅心行道茶馆聚。
二里茶馆成平台,千年兴旺人络绎。
茶馆文化遂形成,花开古城展高枝。
今日茶馆再品茶,谈古论今话乐毅。
歌咏王都九曲巷
文/李法铎
一来二去三山街,七弯八拐九曲巷。
一副对联贴两墙,横匾王都九曲巷。
一条千年小胡同,经历几多风雨沧。
块块厚重铺路石,承载多少步履锵。
青砖小瓦旧民房,端庄古朴好安详。
大红灯笼挂门旁,折射幸福与吉祥。
一路走进九曲巷,香茶美酒任你尝。
李氏拳坊习武场,梅花桩上练功忙。
二十四节诗广场,中间铸有夫子像。
仁义道德礼智信,儒家思想永传扬。
九曲巷啊九区巷,千年王都历史藏。
昔日风尘已远去,你的明天更辉煌。
九曲巷啊九曲巷,时代赞歌对你唱。
古岘人民多奇志,幸福生活万年长。
古岘镇里转一转
文/李芳
三十二军旧址见,西风舞裙边,传奇故事响耳边。追云烟,历史再现。子弹墙体穿,面对枪口仍坦然。同民生,信念凝,豺狼斩尽红旗展,红旗展,红旗红,红色精神接传承。
数千年,数百年,九曲巷里转一转。一碗酒来一碗茶,强身健体学文化,私塾教堂鞠一躬,牛气冲天福运伴。安居乐业梦实现,江山醉美永留传。
题六曲山陵墓群
文/宿淑芝
六曲延兮,绵绵其山。
雁从云兮,迹罕人烟。
风车转兮,王气复盘。
六曲蔚兮,冉冉其山。
康王逝兮,金缕在棺。
帝甚哀兮,赐倆王藩。
六曲苍兮,隐隐其山。
往昔盛兮,葺于康乾。
文士来兮,歌以咏叹。
六曲勃兮,郁郁其山。
队列齐兮,旗扬风暄。
版图归兮,可溯公元。
走近你周身是光
文/王海华
齐风汉韵是你的风采
旖旎风光是你的时尚
你是现代文明小镇
你是胶东故国灵魂
你载着胶东故国的文明、繁荣、富庶在这片厚土上繁衍生息
走过两千年
不屈、勇敢,你是智慧的化身
你在战火里屹立
你在和平中高歌
田单火牛阵以少胜多捍卫家国的精神
在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
姜家共同,三十二军梅花烙血
风干了枪声,昂扬了斗志,传承着红色革命精神
红旗辉动,人文古岘在强国中更加昌盛
担当作为新时代文明蔚然成风
东风扬帆,明月起航,你在发扬光大中复活
你是汉室封底,王者之都
昔日辉煌在这里拔地而起
听私塾学堂中朗朗读书声
看武馆拳坊矫健身姿
二十四节气在这里垂直了坐标系
一壶老酒、一杯清茶
墨河水在酒中发酵、在茶中芬芳
七弯八拐九曲巷,巷中温度,暖了对过
人文古岘,你诉说着康庄,演绎着富强
你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曲山古墓群
群山叠翠高低起伏
芳草葳蕤松木耸立,青山不老之势
登峰浑感蓬莱之气,细听婉若环佩叮当之声
浩荡荡,龙马之象环绕四周
闻清泉潺潺,观白云舒卷,嗅山果飘香
醉山花烂漫
踏足慎行,唯恐惊了山中人清休
天地造化留香一方水土
黎民勤劳开垦千亩良田
胶东古国,人文古岘
你是一束光
人杰地灵
人文古岘你是清风明月,你是旭日红霞
你是康庄大道,你是文明时尚
走近你周身是光
你筑基了桥头堡,添香了会客厅
胶东故国又续新篇章
古岘情怀(组诗)
文/范茹平
你
屹立胶东
以皇家王都的身份
引我前往朝拜
你
以故国千年的沧桑
迎接南来北往的游客
于是,我在你的厚重里
收起浅薄
肃然起敬
感六曲山康王墓
慕名的道路
追逐着六曲山的脊梁
踏着悠悠牧笛缓缓而上
徘徊在山顶
你
胶东康王
已在脚下
野树肃穆,可是你殿前的听差
杂草萧萧,可是你堂下的臣民
伫立,远眺苍穹
穿越千年
古国风云,烽火狼烟
起伏的山峦展开你的传说
一场奢靡浩荡的葬礼篆刻在每一块岩石上
夹杂着血与泪的陈述
那隐秘地下的豪华宫殿
是否依旧美酒漂香,夜夜笙歌
呜呼哀哉
远去了,远去了
被时光修剪的墓陵
掩埋了多少风流
是非恩怨功过
在弥漫的风沙中化为乌有
风云变幻,星移斗转
几多金戈铁马的悲壮
换了人间
八百里胶东
山河璀璨
皇天厚土的人们呀
脉脉相传
高举时代文明的火炬
开拓一条康庄大路
假如真有轮回
你
胶东康王
定会为这古都新朝,昌盛人间
跪倒,顶礼,膜拜!
红色小巷
听,古老的巷子里
密集的枪声,呐喊声回荡
一个战士倒下了
倒下了
染红了小巷
倒下去的刹那
定格成永恒
闪耀着英雄不灭的精魂
我是瞻仰者呀
请把你没走完的路交给我吧
让我从你的终点出发
捡起你断翼一样的旗帜
让斑驳残墙上
嘴巴一样张大的弹孔
唱响你未唱完的歌
所有的子孙后人们都加入大合唱
为了那不屈的信念
为了那自由而神圣的梦
小巷渐渐老去
而你在这里不朽
时光渐渐远去
而那抹殷殷的红
俞发的凝重
九曲巷
黛瓦灰墙的老屋
古朴而又典雅
狭窄的街巷
让我意想为江南小镇
沿着青石逶迤的邀约
去赴一场齐风汉韵的盛宴
走入拳房
十八般兵器英姿飒爽
除暴安良流芳悠长
些许斑驳的迹痕见证几多侠骨柔肠
穿过时光的拐角
袅袅茶香,氤氲千年
一壶清茶慰疾苦
细品慢斟话桑麻
红灯高挂的门楣
溢出摔碗的铿锵
老酒房里豪气爽
举杯一饮泯恩仇
听,谁在那里之乎者也
云云稚子读书朗
人之初里嚼墨香
弟子规上受训长
末入大染房
这里曾是彩衣霓裳的家乡
心有江南绿
梦系漠北红
染尽时光,染出辉煌
是谁在那里聆听
小草拔节的匆忙,
老槐落叶的惆怅
哦,徐万且
二十四节气的缔造者
搭上五大发明的末航
回望九曲巷
亦然是那青衣鹤发的老者
斑驳的额头凝聚着千年沧桑
又宛若一位彩衣霓裳的姑娘
撑着油纸花伞慢步在云烟朦胧的小巷
玲珑的九曲巷
恰似一首平仄的唐诗
一阙委婉的宋词
是凝聚在古国王都眉心的那一抹朱砂红
九曲巷
文/胥进光
七弯八拐
我穿过九曲巷
虽然只来过一次
却如历千年沧桑
她的名字真响亮
听说她的童年
曾送走过一大串皇上
她的年轮很拥挤
碾轧过秦皇汉武的大漠边关
也追逐过唐宗宋祖的雄浑苍凉
那些年号和密密麻麻的名字好像都模糊了
只清晰着脚下这行溜磨钝了楞角的石板路
不时弹奏起侧肩行走时庄重而细碎的铿锵
贩夫走卒
王侯将相
谁没沉醉于巷子深处
那坛千年老字号的即墨陈酿
那里面浸泡过孔老夫子的仁和勇
也天长地久地丰满着
占据我们味蕾和胃囊的五谷杂粮
沾上一滴
再长再细再钩联错综的巷子
你也不会迷失方向
这就是九曲巷
走过了还想再走几趟
因为她在我心里
已发酵成挥之不去的念想
胶东故国之行现代诗
文/宿淑芝
山风有味道吗
雪弗兰探界者说
有啊 是原野的味道
康王墓在哪儿
会长说 就在我们脚下
踩疼了吧
我下意识地抬起了脚
有说打开康王坟 山东不受贫
我想say no
刘寄已经鼓起72疑冢了
何况秦陵和茂陵都还保存完好
太初历的二十四节气图
被拍照的裙裾遮盖
怎么看
那摄影者的镜头
都是朝向徐万且和立春一角
古岘三章
文/李付志
六曲山
是一枚珍珠,高悬在我家园的额头。
白龙泉的叮咚,行云流水。明媚的情绪,休憩在万亩花海。康王陵前的久远记忆,是光阴堆叠之后的涌泄。
沽河水澎湃着最美芳华,思想冲洗着思想。藏龙卧虎,远眺乐毅城,突然就想到这个词。
那些黄土深处的陶片,充实了历史的页码。古往今来,阳光在明灭间,沉积了多少,你峻伟的气质。
对你每一块石头都心存敬畏。它们发出花开的声音,令郁郁葱葱的原始,打开了曲径通幽的惊喜。
怀抱春风,我醉览你生命深处的每一滴凝露。人文气息迎面而来,如绕山的烟波,虚幻神秘,又泱泱大观。
六曲山上,谁在笔走剑锋,华衔日月!
九曲巷
“一来二去三山街,七弯八拐九曲巷。”
九曲巷,悠长,悠长......
一段旧光阴,在经年的低处,静静流淌。
沧桑,涂向岁月的画版,如一帧黑白胶卷,回放着斑驳的影像。
我搂抱着槐故园的槐,我抚摸着拳坊的每一根梅花桩。
我寻觅着酿造古岘老酒的街邻,我跟随着围大碾盘颠转的婶娘。
我的双亲,曾经把蓝天的蓝和梨花的白,来精心漂染生活的幕帐。
我青梅竹马的她,曾擎着红红的灯笼,发着暖暖的光......
人世间的弯拐啊太多太多,生命的每一处转角,已找寻不到儿时的模样。
深入九曲巷吧,深入九曲巷。重新抵达我,灵魂的故乡!
屯粮埠
硝烟尚未远去,马嘶声仍急。历史的书简,就骤然翻过了一页。
那个叫乐毅的将军,留恋地望了望远处的即墨城。
一把青铜剑,抱恨插没在他屯粮的土埠里,深深地,不能探寻......
一场战事,成就了一位战神,也埋没了另一位战神。历史,到底谁主沉浮。
荒草萋萋,兔走狐眠。
屯粮埠,从此无粮。
等你,在古岘!
文/王妮妮
出门见山,得名古岘。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亦有历史余迹,沃野腴土。物华天宝,韫现世之康泰;人杰地灵,蓄往来之洪福。
北有山川庇佑,南有沽河揽泽。东有庙堂积善,西有三湾环护。
故城旧址,有一村曰朱毛。因同名大夫辖居而得此称。耕地遍布,人烟辐辏。生姜长势喜人,毛芋丰收在望。红瓦映碧空,黄土动客情。墨水河畔,南北城依稀可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炊烟袅袅村落间。
沽河两岸,秋意荡然。寒鸦戏水,平沙落雁,曲落指尖声声慢。一弦一柱寄流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间。
远山埋忠骨,青冢显王灵。西北望,群山逶迤,草木苍黄。峰峦叠嶂间,六曲山墓群凸现。东起龙虎山,西至窟窿丘,蜿蜒几十里,绵延数千年。
帝王将相,王侯大夫,风姿留存,青史简牍。鸿雁长飞,几多辗转。鱼龙潜跃,清流激湍。
繁华城郭,盛景复现。
九曲之巷,魂绕梦牵。弯弯折折数百步,兜兜转转几千遍。
私塾之内,先生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古今,论正道,举目正衣冠,垂首捋髭须。稚子或屏息凝视,挥毫泼墨;或琅琅高诵,声如洪钟。师从贤人,求学问道阅真经。文化传载,一脉相承千古风。
李氏拳坊,声名远扬。梅花木桩,林立纵横;长矛短剑,样样精通。酌一坛酒坊陈酒,饮一壶茶馆新茗,约三五好友闲坐片刻。烈酒上头,柔茶入喉,兵器在手,跃跃比试一二。念天地之悠悠,觉宇宙之无穷。
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衣食丰足。染坊人流如潮,络绎不绝。粗布衣衫,丝帛锦缎,皆独着一色。布有高低,人无贵贱。印旭日之红,染青天之蓝。
昨日繁华市井,如今千里平畴。舞榭歌台,跫音渐绝;玉楼云殿,丝竹弦断。金缕玉衣,绫罗绸缎,翡翠金钿,明铛银环。古道西风飖香袖,青石向晚淡纸笺。翻云覆雨,战火四起,已是车马萧萧,断井颓垣。
姜家胡同枪声,响彻云空;红色精神旗帜,一路传承。墙壁弹孔,刻下革命与抗争。三十二军旧址,写下奋斗与义勇。
昔长亭勾栏,市肆瓦舍,朝歌暮舞,通宵达旦。今文明新风,柳腔声声,吕剧连连。汉风唐韵不再,时代新剧上演。
胶东故国,人文古岘。旧地重游,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结四海宾朋,交八方挚友。等你,在古岘!
胶东故国游记
文/宿淑芝
郁秩东南,直望五十里,乃胶东故国,汉家封地。远见风车之笼马行云,近赏格桑之悦目旖旎。辛丑年重阳翌日,诗会群贤毕至,相约人文古岘。践行乡村振兴,愿为家山同题。
但见得,沽水河边木叶脱,六曲山前野花发。此正谓离山浓谷艳之乾坤幻境,见石瘦崖枯之天地真吾其时。一路上, 披霞蔚,走康城,行三山,目极见良田万顷,黄牛百只。队伍旗帜高扬,意气风发,蜿蜒行进,但观风萧萧兮龙虎坡,烟漠漠兮康陵树。纷扰扰兮红尘合,郁葱葱兮王气聚。呜呼,金銮殿不见兮,雕辇已辞;点将台何许兮,王墓草生。孰见乐毅之忧国伤神,又孰见田单之布阵奋力。孰来一评今古,固是万象空蒙;又孰见秦宫花草,汉家金缕。叹陵寝有其主,富贵如浮云。始知浮生得失尽皆幻矣,便将世事烟尘一概忘之。
感怀间,队伍来至姜家胡同,尽演当年红军故事,恍立抗敌之铁血英魂。吾昨宵才看长津战,今观胡同弹孔砖。三十二军原址悼,存齐社稷尽田单。遂合影留念,众皆肃然。
脚未停,旋又分至摔碗酒坊和一处佛地,正是青灯一盏陪僧诵,黄酒三杯恩仇泯。村设学堂武馆,众人效稚子列席而坐,诵子曰诗云弟子规;仿武家拳脚功夫,立北斗三星梅花势。及至一来二去三山街,七弯八拐九曲巷,深感如此古城,藏珠韫玉,有酒有诗,清天丽日,则幽怀谁其俦,众赋皆各异。未能备述,待见诸于雅集。
细忖度,若乃以胶东故国之公元前一五三,融入岛城,则青岛历史亦有两千余年矣,想人文古岘,岛城复兴,则有待者瞿瞿,慕名者熙熙。此亦古岘史公之雅望,胶东故国之芳懿。幸哉!志哉!
同行者,知心诗友16人。
古岘记
文/雪鸿
重阳过,回家乡,赶在寒潮来临前,攀过六曲山,涉大小沽水,穿越至胶东故国———康王城。
秋雨霖铃的九月天,枫红荻白菊英黄,罗衫微薄,然有热情可抵寒凉。初识的诗友问我,怎你宝马恁香?香吗?不,那一定来自田野,是家乡这泥土芬芳,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你看,诗意无处。
六曲群山,自龙虎山至窟窿山,东西绵延三十华里。草木之上,神灵高踞于此!田单云端牧牛,乐毅与燕书,遑论输赢,众神已膺箓受图,永载史册。当此际,敬畏神灵,尊重历史,爱这纷繁的世间,纵外面疾疫、灾乱、争战,家乡安然无恙,斯是盛世,当感恩王天厚土滋养。珍惜手里已然那么多的拥有,不过多贪着。
跟植物学习静寂,默默无闻的,给人熨帖,无欲无求,不贪不痴。“康王的东西不能拿。”诗友看我采一大把菊花警告道,吾自恃根器上等,立悟,把花献给了山下的护林员。跟你开玩笑的,诗友说。我不认为玩笑,无意冒犯,不该因爱欲生贪念。菊隐世济物不慕名利,草木与人,相去万万,不止菊,我敬山林草木,自幼生长于林间,当然视之若亲,习惯与其为邻,共享孤独,唯有这时,才是自己。
汉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规模盛大,展现的是另一个维度的精神空间。天地人师仙,诗书花酒茶,古人活得精致潇洒,怎一个雅字了得!
集贤阁的桂花开了,世界拥挤时,就出来散散心,回老家看看年迈的父母亲人。季节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爱恨更不需记得清楚,秋意丰硕,到了丰收的季节,在不安的世界里安安静静地活着,就很好。
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不过是一处将心安放的桃源,到最后才发现大道不远,就在身边,转了个圈,降服自己,调低频率,去亲近大自然,亲近山水,归正万物,一切回归大道,祥和而有序。忽然生出这些想法时,正站在红军三十二军旧址。
追古抚今,感受时代的风雨沧桑,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捍卫家园,浴血奋战,才有今天的和平年代的幸福小康生活。亲手触摸革命烈火洗礼的弹痕斑驳的老墙,用心聆听浴火奋战的火牛阵战鼓擂响......烽火已远去,胜利的号角声言犹在耳,忠岂忘心,铭记岁月峥嵘,兴业路上红军精神当薪火永传!
重阳日,登高,访古,来青砖黛瓦的古风小镇走一走,感受厚重的历史底蕴,未来可期,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