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诗词
2025-5-4 星期天/农历四月初八

秋雨如泪


       入秋,伴着南来的台风,雨又落下。噼里啪啦,雨滴硕大,声音格外的响,显得异常凶煞。

       秋雨,不像春雨那般殷勤,来的温柔,去的潇洒。它似乎有些无情,略显残酷,甚至呆傻。

       它扼杀了晚秋的暑气,用凉爽赶走恼人的酷夏。

       雨滴像沮伤的泪水,让已渐憔悴的枝叶随风飘落坠地,让泛黄枯萎的衰草频频点头哈腰,让逢霜就火急火燎蔫咽的桃杏树们,慌忙抖去身上的累赘,稀疏凋零。

       雨声像天籁的声音,冲淡了人间的喧嚣,让朗朗书声流窜出焦虑,让拥堵的街道汽车不住鸣叫,让平时常买卖兴隆的集市歇息了吆喝。

       摊主不再忙乎,他们淋着雨,含着泪。

       秋雨像一支硕大的画笔,涂抹着大自然绚丽多彩的斑痕,勾勒出一轮清虚霜冷的世界。

常说秋雨如泪,其实是因秋眼泪多。

       秋天的泪,其实是自己的收获。泪水中饱含着一年的苦辣酸甜,浸滋着丰收的喜悦,失望的烦恼,淡淡的忧虑,浓浓的乡恋……。

       伤心给予人最多的不是泪水,而是羡慕嫉妒恨。人真的伤心,泪水大都不会流出来,而是向下咽到肚里,包括被打碎的牙,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

       以泪洗面的大多是女人,她们多愁善感,委屈难存,激情难掩,泪水会情不自禁地发泄出来,并且伴着撕心裂肺的嚎叫,让泪花闪闪,倍加夺目。

       望穿秋水,是指人们怀有殷殷的期盼。

       但那秋水可不是秋雨,而是指眼睛。此语最早来自元朝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原本是“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眉山”。

       有好事者说,因为秋季干燥,眼睛需要更多的泪水滋润,因而会时不时地热泪盈眶。所以,秋天泪多。

       其实,人体内有4000到5000毫升血液,但只有20到30毫升的泪水。因此,泪水再多也只能点滴流出,难得成行。所谓嚎啕大哭,哭得满脸开花实属不易。“泪飞顿作倾盆雨”,显然是伟大诗人超级浪漫的想象。

       泪水在生理上的用途是滋润眼球,能够让眼睛不干不燥,明察秋毫,看的更清。因此,有人说经常流泪的人眼睛特别尖,善于感觉细微,触及神经,而且心眼还特别多。

       确实,人看的太多,看的真切,看的仔细,看的清亮,心事也肯定会多。有那么多的事要操心、上心、烦心、费心,怎么能不累?

       心有多累,泪水就有多少。至于流不流出来,流出来多少,大多数人自己都没有数。

秋雨还在下着,绵绵不断,不时地变换着节奏,时急时缓,时大时小,时轻时重。他们似乎总在念叨着同一句话:“我不是泪”。

分享到:
阅读 (1947)


回到顶部

返回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