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诗词
2025-5-2 星期五/农历四月初六

关于变体诗


 

       所谓变体诗,是正体诗的一种变格,虽然不合律,但广泛被人使用,也就约定俗成了。这些变体,有如下几种。


       一、折腰体

       折腰体是一种中间失粘的近体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变体。其名称始见于唐代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该书在所选崔峒《清江曲内一绝》题下注:“折腰体”,诗云:


     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

   ︱︱――︱︱—,︱—︱︱︱――

     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

   ︱︱︱――︱︱  ―――︱︱――


       高仲武只是提出“折腰体”这一名目,但对此体的具体要求并未加说明。加以说明的是宋人魏庆之,他在《诗人玉屑诗体》中说:“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所谓“中失粘”是指二、三句平仄失粘;“意不断”是指两句之间联系紧密,意脉不断。此体在唐代早已有之,如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杨柳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  ︱-︱︱︱――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  ―――︱︱――


       韦应物的名诗《滁州西涧》也属此体: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


       五绝也有折腰体,如张九龄《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  ︱︱︱――


       再如李白《自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  ︱――︱-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  ︱――︱-


       当然,五律、七律也有折腰体。五律如唐求《题郑家隐居》:


     不信最清旷,及来秋已空。

   ︱︱︱-︱  ︱――︱-

     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  ︱――︱-

     业在有山处,道归无事中。

   ︱︱︱-︱  ︱――︱-

     酌尽一杯酒,老夫颜已红。

   ︱︱︱-︱  ︱――︱-


       七律如杜甫《所思》: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尊酒定常开。

 ︱︱――︱-︱  ︱――︱︱――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  ︱︱―――︱-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   ︱︱――― ︱-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   ||――||-


       五绝、五律、七律折腰体不太常见,多见于七绝。

 

       二、拗体

       近体诗存在平仄不合规律的拗句,或者篇式上的排列关系不合律,称为“拗体”。拗体诗有两种情况,一是初唐时期,格律诗处于逐渐定型阶段,一些诗人的诗往往有不合律的;一是格律诗定型后,有些诗人有意为之。

       那种有意为之的拗体诗,作者往往是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拗反而比不拗更好。如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

   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

  ∣∣---︱︱  ―――︱︱――


       此诗前四句多处违律,但读起来却如脱口而出,一气呵成,自然流畅,绝无半点滞碍。诗人连用三次“黄鹤”,首联出句和对句竟放在同一位置,也不管一句中六个仄声相连,更不顾律诗大忌的三平调,看来诗人重视的是艺术效果。再如杜甫的《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  ︱︱-︱︱――

     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

   --︱︱――︱  ︱︱――︱︱-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  ―――︱︱――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  ︱︱―――︱-


       此诗首联明显违律,出句与对句开头竟然都用“白帝”二字,但它却把云自城中涌出、雨在城下狂泻的白帝城暴雨奇观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大胆破格成拗,大大地增加了笔力豪放奇崛的艺术效果。


       须要说明的是,这种故意成拗的现象,是那些熟练掌握了格律的诗人的偶一为之,初学者还是应按格律来写。

       还有一种拗体,是句句皆拗,一拗到底,没有一句律句,有人称此体为“拗律”。如杜甫《昼梦》: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  ︱︱︱︱︱――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  -︱︱︱︱――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  ―――――︱-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  ︱――︱-︱-


       再如毛泽东的《咏贾谊》: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  ︱︱︱-︱――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  ︱︱-︱︱――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  -︱-︱︱――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  -︱︱-︱――

       三、小律

       律诗是四联八句,但还有一种历来为人们忽视的小律,小律是一种六句三韵律诗,它比八句律诗少一联,中间一联也要求对仗。小律也称短律、三韵律,是律诗的一种变体,也分五、七言两种。现存的小律最早见于盛唐,兴于中唐,有意识自觉创作并标举之为“小律”,则是在明、清时期,到康熙时期达到高峰。下面举几首小律的例子:


       杜牧《池州废林泉寺》:

   废寺林溪上,颓垣倚乱峰。

   看栖归树鸟,犹想过山钟。

   石路寻僧去,此生应不逢。


       白居易《寒闺夜》:

   夜半衾稠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现在也有人偶尔为之,如蔡厚示的《春雷随感》(五言短律):


   霹雳一声惊,祥光万户盈。

   偎人花影颤,近水艇云横。

   我自知春至,长歌故国情。

 

分享到:
阅读 (7531)


回到顶部

返回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