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诗词
2025-5-3 星期六/农历四月初七

在青岛市诗词学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大会上的祝辞


各位诗友、各位同志:

 在全国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 义文艺的意见》大好形势下,青岛市诗词学会成立了!从此,中国传统文化皇冠上的珍 珠——格律诗词在青岛的发展,有了组织保证。这是青岛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为岛城 增光,为齐鲁添彩。我代表山东诗词学会向青岛诗词学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岛 城诗人、诗歌爱好者表示诚挚的祝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任务, 出台一系列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措施。特别是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视察 山东时在孔子学院的谈话,创造性地回答了当代文艺发展中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的重 大问题。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禀赋,文艺特色,民族精神,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 展指明了方向。他指出: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 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是屹立于 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实根基。”“加强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 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的扶持。”党中央在正式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华诗词” 这一文学概念,并把“中华诗词”放在“加强”“扶持”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的首个门 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繁荣中华诗词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由此可见,复兴发展中华 格律诗词的春天已经到来,中华诗词文化大有可为,诗人词家大有可为! 

青岛是国家规划的中国特大城市,是近代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地和旗手城市, 是当代诗界太斗臧克家发迹扬名的地方,又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历史 上是古县即墨的临海渔村,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东汉王景治 黄选山东千乘流路,河稳千年之久(公元11-1049年),史称王景治黄,千年无河患, 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明代王帮直著律吕正声六十卷。其音乐理论较西方早百年之 久。我相信在现代条件下,在党和国家建设文化强国方针的指引下,在建设青岛创新型 城市的过程中,一定会成长起一大批文化、科技名人,使其更好地发挥出山东社会发展龙头的综合效应。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儒学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主导平台, 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中华诗词是中国文化皇冠上的一颗 璀璨的明珠,而中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出自孔子之手,位列六经之首,历史上诗词婉 约派的代表李清照、豪放派的代表辛弃疾都是山东人,唐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宋代词 宗苏轼都曾在山东长期活动,留下许多著名诗篇。元、明、清三代山东诗词家都在文化界 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建立后山东人臧克家、贺敬之是诗界的杰出代表。上世纪八十年代 初邓颖超主席来山东,传达周总理“给孔子应有社会地位”的遗愿,同时要求山东成立孔 子学会并明确推荐谷牧同志出任第一任孔子学会会长。山东五老(李予昂、高启云、余 修、李子超、王希坚)随之提出了成立山东诗词学会的建议,被省委采纳。苏毅然书记主 持常委会讨论决定成立山东诗词学会(历山诗社),成为全国成立最早的学会之一。因此 山东诗词学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山东省委重视文化建设的标志。青岛诗词学会也 成立较早,可惜中断了活动。但县区诗词学会活跃,反映出青岛文化底蕴深厚。我相信这 次重新成立诗词学会后,一定会后来居上,很好地发挥助推山东经济、诗词事业大发展的 作用。 

几年来,山东诗词学会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在中华诗词学会 的指导和带动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和明显进步。各级诗词组织发展迅速,诗词队伍稳步壮 大,诗词五进活动成果明显,诗词创作硕果累累。这次青岛诗词学会的重建标志着中华优 秀格律诗词在山东最大城市站稳了脚跟,一定可以发挥出推动全省格律诗词大发展的作 用。山东诗词学会、全省诗友对青岛诗词学会寄予很高的期望。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文潮将军,在百忙中拨冗前来祝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不仅是对青岛诗词学会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对山东诗词学会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向 文潮同志表示真诚的感谢!并希望青岛诗词学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做好规划,狠抓 落实。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中华诗词之市20个,中华诗词之乡215个。山东共有 中华诗词之乡9个,齐鲁诗词之乡10个,还没有创出中华诗词之市。我很希望青岛在这方 面带个头。初步了解,创建中华诗词之市的关键条件,在市辖区内必须有3个中华诗词之 乡。现在即墨已是中华诗词之乡,如果经过努力再培养出两个中华诗词之乡,申请中华诗 词之市的基础条件就够了。山东的最大城市青岛市通过扎实的工作,提高到中华诗词之市 的水平,那对山东、对全国影响就大了。这几年我一直在青岛休暑,乘机了解到各县区、 大学对创办中华诗词之乡的热情,我对青岛创办中华诗词之市很有信心。 

谢谢各位诗友、同志们!

分享到:
阅读 (2163)


回到顶部

返回顶部

回到顶部